第九十章 脸红

  次日,微雨。

  如今已是七月底,渐渐要到八月秋风送爽的时令了。

  今年锦阳天冷的早,这一日早晨吹来的风就已经有些寒意,苏七特地叫月澜在柜子里翻出一件厚些的褙子换上,又让吟霜沏了杯败火的荷叶茶。

  昨夜听见诵晴带回来的消息,她便猜出魏国公府被拉进这个案子的原委,一大早就让诵晴派人去大理寺看着。

  这会儿也该有消息传出来了。

  却不料一盏茶后进门的会是萧谨尘。

  他撑着竹青色的油纸伞,一如既往地锦衣玉袍,俊朗出尘。

  像极当年那个意气风发鲜衣怒马向她走来的少年郎。

  晃神的功夫,萧谨尘就已到了屋檐下,收好伞。晶莹的水珠顺着伞沿滴落下来,在青石板的地砖上滴答作响。

  她的心也犹如泛起涟漪,能听到自己飞快且有力的心跳声。

  萧谨尘觉得她的目光莫名有点痴傻,目光瞥了眼在西厢檐下伸着脖子打量的月澜等人,掩唇咳嗽了一声。

  苏七回神面色发红,不自然地笑笑:“您,您怎么来了?”

  又想到自己每回见他好像都是这么说的,于是加了一句,“是案子破获了?”

  萧谨尘好笑的望着她,“我就是来看看你,带着砚书过来给你看看伤。”

  他稍后还得去礼部衙门,并不能久待。

  “哦,原是如此。”果然见到砚书抱着药箱在一旁候着,自己方才居然没有见到。

  旋即对着砚书一笑,“劳烦砚书小哥了。”

  唤来月澜扶她进房,介于萧谨尘是外男,也不好明目张胆进去看着,诵晴奉茶请他去正厅坐着等,他就过去了。

  诵晴与他见得最多,也更加知道他和苏七的事,在他面前也没那么多拘谨。

  他轻抿了一小口,看向诵晴,“岑掌柜今日没去醉吟阁?”

  “有阿许在,我就偷会儿懒,在府里多照看姑娘。”

  “嗯。”萧谨尘端着茶盏轻轻应了,又呷了一口,把手一挥,“你先下去忙吧。”

  盏茶喝过,砚书抱着药箱往外走来,月澜在一旁伴着。

  “七姑娘的伤算恢复的快,不过气色有些欠佳,稍后我写张方子,按着那上面仔细抓药,三五服后会慢慢养回来的。”他一面走一面叮嘱月澜。

  “这段时间切莫让伤口碰水,不然可能化脓,切记小心,也不得劳累。”

  “每日换两次药,早晚各一次,用我配的药,往后伤口不会留疤。”

  月澜谢了又谢,“砚书小哥儿医术高明,我代我家姑娘在此谢过。”

  砚书低低一笑,道:“月澜姑娘客气了,我也是按我家公子的吩咐办事,您该谢的是他。”

  正好到了萧谨尘面前,月澜向他福身,连声道:“自然都是要谢的……灶间备了鱼粥,二位若不嫌院里人手糙,用过再走吧!”

  萧谨尘站起来,“不必了,我还有事,同你家姑娘说,尚书府的事情无需她担忧,我有空了再来看她。”

  ……

  从将军府出来,他正好就碰上从尚书府回来的杭氏母子,来了人家家里,如今见到也不好避过,他便走向杭氏的马车见礼。

  苏子涣听说他来了,让下人递过伞,扶着杭氏从马车上下来。

  萧谨尘走到车前,“问杭大娘子妆安。”

  杭氏见到他有些吃惊,微微欠身后道:“听闻王妃娘娘不日前回来了,她身子可还安好?”

  萧谨尘道:“多谢大娘子关心,家母一切都好。”

  杭氏又看向他身后的马车,以及抱着药箱的砚书,眼底有了疑惑:“萧世子这是要去何处?”

  这话问的很有深意,他的马车是向外,可见是要离开,砚书抱着药箱,而将军府恰好有个伤患。

  萧谨尘想了下,觉得骗是一定不能骗的,他瞅一眼旁边给母亲撑伞的苏子涣,笑了。

  “是来贵府寻子涣,他说苏七姑娘受了刀伤,恰好我家小厮学过岐黄之术,他便请我带人过来为苏七姑娘看伤。”

  杭氏疑惑地看向身后的自家儿子。

  苏子涣张嘴愣了愣,笑道:“是,对,是我请萧世子过来,本来说好午时,不料他早到了,我却不在府,差点要错过。”

  说完,意味深长地目光在萧谨尘身上停留,又道:“看着情形,砚书小哥儿是已经为我家七妹妹看过了?”

  萧谨尘施了一礼,谦卑有度,“稍后在下要去礼部衙门办事,所以提前过来了,万望大娘子见谅。”

  听他们这么说,杭氏放了心。无故会见外男,这事情要是传出去,七姐儿可讨不得好。

  她看向砚书,笑问:“多谢萧世子了,这位砚书小哥儿,不知我家七姑娘如何啦?”

  “回大娘子的话,苏姑娘伤口恢复的很好,我已经留了药方,让月澜姑娘看着时辰煎药,不出十日就能痊愈。”

  砚书笑着说。又将手里的药箱子抱紧了些。

  萧谨尘向杭氏告辞,“砚书的医术十分不错,苏姑娘更是吉人天相,大娘子无需担忧。时候不早了,在下不便就留,先告辞。”

  “萧世子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