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传闻

  一旁提笔记录的寺丞不解,“……你是怎么断定,那人是自刎而亡的呢?”

  杜征练武多年,也曾赴过战场,对于伤口一道有所研究,于是看过去,耐心地和他解释。

  他出手成掌,往自己脖子那里抹,“你看啊,这二人用的是刀,刀比剑重,抹脖子一般会双手抓着刀从右侧往左侧划,而自刎绝无可能是从下往上出刀,所以伤口一定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也就是右上至左下。”

  “他拿刀自刎是抱必死之心,所以初时用力会重,但痛意上来后手上会下意识收力,过程再短,到伤口末端时都会变浅,由此推测,这人是自刎而亡。”

  寺丞仍有些疑惑。

  苏子涣只好在捕快手里借朴刀过来,示意寺丞往旁边的柱子上看。

  “寺丞大人您瞧……若是他人所杀,伤口会从左上至右下,或相对较平,且用力匀称,伤口深浅所差不大。除非凶手是个左撇子,不然只能是自刎,那么伤口深浅又很难解释了。”

  寺丞懵懂地点头,也没好意思再问下去,示意他们继续,又提笔记了起来。

  苏子涣将刀递还给捕快,看向主座上按着眉头沉思的杜征,“杜大人以为那时会是怎样的景况呢?”

  杜征想了会儿觉得头疼,听到他这么问,直接就道:“子涣觉得呢?”

  苏子涣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是其中一人杀了另一人又自刎,这有些说不通。因为有一人的伤口是匕首造成,一般使刀之人极少带匕首这样的小武器。”

  “若是凶手另有其人,那自刎的那位显然也说不过去。他二人能潜入苏尚书府,武功应不算差。”

  “就算凶手强盛,但有几分身手之人心里大多傲气,绝无可能看着同伴被杀自己就立即自刎。会这样做的大人觉得会是什么人?”

  杜征尚在细想,那记录的寺丞大人灵光一现,立即站起来说道:“这二人是死士?”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杜征愣完看向苏子涣,“文延这话没错呀!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

  苏子涣心下欣喜,但表面依然平静如初,赞同道:“杜大人说的是,寺丞大人猜测的不无道理。”

  听到这里,杜征立刻向身后的手下说道:“去查查锦阳近来有无人口失踪,着重搜查城中的武馆。”

  旋即又看向苏子涣,“子涣随我去昨夜走水的那院子瞧瞧。“

  ……

  此时已近夕阳西下,余晖尽染天色,火红了一大边天。

  尚书府的命案一事已经传遍了锦阳,甚至有人添油加醋凑足了好几个版本的故事。

  有说尚书府故去的苏大爷与小娘林氏冤魂未了,才使得大火烧天,如果查清苏大爷当年身死的真相,一定就能还苏家一个安定。

  又有说苏家七姑娘果然命格有异,才出生就克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会儿又引出了大火,此等妖女就该烧死了事,偏偏苏三爷一家还将她当成了宝。

  对于这些苏七都是一笑置之。

  更让诵晴传消息下去,倘若店里有客人说起这样的话,谁都不能将这些话放在心上。

  月澜却没忍住,硬是一个人跑去外面哭了许久,眼睛都哭的通红,直到方嬷嬷去劝才将她劝了回来。

  “嬷嬷,我是替姑娘不值当,这事上她错在哪里?本就是李氏做的孽,姑娘还受伤了呢,为什么到头来被污了名声,被世人辱骂妖女的是她?这不公平。”

  听她这么说,方嬷嬷心里又何曾好受。

  苏七是她看着长大的,说句不该奴婢说的,七姑娘就像她自己的亲生闺女。

  但这世间谁都有张嘴,别人想说什么本就无法控制。

  方嬷嬷轻轻拂了拂月澜的头,“你这丫头跟了姑娘那么些年了,这些事还未看淡么?世人怎么说是他们的事,你若以他们对姑娘的误解伤害了自己,弄得自己伤心,这才是不值当。”

  诵晴对这番话深以为然,也劝道:“是啊!咱们姑娘通透,不理会那些人的口舌,但若月澜姑娘因此气坏了自己,姑娘心里才会不舒服呢!”

  月澜吸了吸鼻子,“我知道,可我就是想不清楚。你们说,李氏究竟有什么看不过姑娘的地方,不惜派杀手来刺杀她。”

  诵晴没说话,方嬷嬷也没说话。

  三人一并静默了良久,终于月溪顺着小径找来了这里,隔着很远就喊:“嬷嬷,二位姐姐,姑娘说让月澜姐姐去回话。”

  方嬷嬷蹲下来替她擦了眼泪,用温热的目光将她望着,“快回去吧,你看你,哭成这个样子,被姑娘瞧了她心里也不好受啊!”

  “嬷嬷……”她这么一说,月澜眼里又有泪水要涌出。

  嬷嬷把脸一沉:“不许哭了!”

  月澜哭着笑,“好,好,我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