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之夏之炊烟袅袅

  炊烟,一位驻守乡村几千年、捋着胡子向孩子微笑的老者。

  那是我成长中不可吹散的一缕飞烟。

  我想,在刀耕火种的个远古时代,他就出现了吧。时代在变迁,化境在变幻,可是它的脚步一直在,一直在无数个村落守候着,翻阅着每一家的喜怒哀乐。它在自然间循环着,或青烟直上,或随风摇摆。

  小时候,特别贪玩,可是乡村的孩子们从不迷失。黄昏款款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会望着家的方向,看看烟筒有没有炊烟冒出。一旦看到,我们就高兴的跳起来,那是母亲在做饭啦,是时候回家了。便迫不及待的跑回家,跑到柴房,看着炉灶里吐着火焰,明亮,散发出一种温暖。每当母亲包饺子的时候,我总会扯一块面,缠着棍棍上,在那火里翻来翻去烤着。闻到面熟的馨香了,就拿出来,也顾不上烫,就七手八脚的吃起来。

  初中的时候,很幸运,第一批住进了教学楼,我们那时在四楼。我在靠窗的位置坐着,很巧,能看到家,看到模糊的小院。那时候要上早自习,六点半就要起床,七点就上课了。每次晨读,我都是伴着炊烟一起的。炊烟还没升起的时候,我总是朝着那个方向望去,一看到,就欢喜的不得了,以至于被老师问为什么这么高兴。每次回家,饭桌上都是热气腾腾饭菜。

  慢慢才明白,原来自己起来的时候,母亲一会也起来了。

  原来,这九年,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母亲一直在点亮着炊烟的,燃烧着风雨中不间断的爱;原来,这十八岁的天空是有挥之不去的爱的影踪。

  那是简单的动作,可是近万次的重复,在我内心渐渐成为了一种仪式。

  马比风跑得快,但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想步入成熟的世界,希望天天给母亲做饭,可是我即将奔赴千里之外的西安求学,炊烟,注定要和我变得遥远。

  大一回家的那个冬天,母亲说,你走后我就像丢了一样东西,每天出来进去感觉不自在。所以,我常常,希望太平洋上的海风能带来家的炊烟在大学的天空划过,留下一抹浅浅的乡愁,将我的思念和感恩捎给父母。我不抽烟,却常常借一根烟,点着,在阳台上看它冒烟,一点点燃尽。茫茫城市,没有了炊烟,所以,我常常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