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元韶音)

  那红砖绿瓦的宫墙,围起了一座城.城里的人,很可能一辈子走不出去,看到的,永远只是这四方的天空.

  元韶音,南蕃最得宠的小公主.她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所以她向往着,但是她也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牵扯到母妃.若是自己有了半点差错,这宫里头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拿了把柄置母妃于死地.不为别的,只为了母妃的哥哥手握重兵,只为了父皇太宠爱母妃,宠到对她这个女儿也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小,她一点也不省心.

  可是后来渐渐大了,她也明白了这深宫的险恶.尽管母妃从来不让人告诉她,她生活在怎样一个复杂的环境,尽管没有人告诉过她,她也一样知道.她是这南蕃过最受宠的小公主,她的夫婿由不得自己定,父皇,她的父皇,会为她寻一门当户对的人.

  所以在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一心人一说.

  在父皇母后眼里,她是阿音,那个乖巧的女儿.可母妃是知道的吧,自从见过了静玉公主被害,她似乎是一夜长大,从此多了份放人之心.后来她才知道,在她很小的时候,也有人想要害她,都被母妃很是机智的躲了过去.或者是被父皇重责了,这些事情,始终没有落到她身上.

  那一年,她十六岁.宫里铺张着红色的彩条,她知道这是有大喜,欢欢喜喜的跑到母妃宫里问是有什么事,可是母妃姣好的面容上两行清泪让她愣了愣神,似乎只是一个瞬间,她明白了些什么.不久父皇的旨意便跟着她到了母妃的宫里.和亲,和亲.她本以为,她得父皇喜爱,可以避过和亲的下场,就在这南蕃国里,寻一将相之家,安却此生.可她忘了,鸿昌兵强马壮,父皇若要和亲,必得是诚心可鉴的.如何表诚意呢,唯有将她这个最受宠的小公主送出去和亲.

  她没有哭,因为知道没有用.她也不能哭,因为知道会被看不起.父皇有太多妃子,她们每一个都看不惯母妃.所以她需得欢欢喜喜的和亲,欢欢喜喜的接受.所以她劝母妃,她告诉母妃,和亲并没有什么,金枝玉叶的身子,到哪里都是人上之人.可她如何不知道呢,和亲,纵然鸿昌礼仪之邦,可是背井离乡,此生都不得再见母妃容颜,不能承欢膝下,甚至这深宫的算计与斗争,她日后也再脱离不开.可她还是欢欢喜喜的上了轿辇,那一刻,元韶音,再不是父母面前乖巧的玉慎公主,她是背负着国家安宁的女人了.她告诉父皇,日后不能承欢膝下,但请父皇悉心照顾母妃.当然,这样的话,是说给那些女人听的.她不愿见母妃失去一个女儿,还要遭人陷害不得安宁.

  鸿昌的宫殿,与南蕃的并没有什么不同的.若真要说不同,便是鸿昌没有父皇,没有母妃,没有疼爱的兄长.在这座宫殿里,是形形色色的女人.自打她入宫那一天起,淑妃的高傲不屑,诚妃的冷嘲热讽,娴昭仪的滋生是非,她见得多了.她一味的想守住虚若斋这一方净土,却不知如何是好,毕竟,她只有十六岁.后来,那个恬静的女子—顺妃安氏.她总记着顺妃当年一席话.

  "妹妹若想在这后宫寻得一方净土,日后不做出头鸟,只安心在你的虚若斋中摆弄花草,谁又能拿你如何?毕竟你是和亲的公主,连皇上都要看在南蕃国君的面子上礼遇你,何况是她们?"

  或许说这样的话,安氏也有私心.可是这话却是让她看明白了许多.若她不争不抢,不言语不出头,谁又能拿她如何呢.她心里深深的知道,皇帝不会给她宠爱,皇帝不会让她有子嗣,因为她是南蕃的公主,因为她的舅舅是南蕃的兵马大将军,但是皇帝会给她最好的待遇,因为她是南蕃的公主.所以,这么多年来,皇帝在虚若斋留宿的夜晚,她几乎一双手数的过来,但是这么多年,这宫里能与淑妃懿妃二人待遇一样的,除了当年的顺妃,便只有她元韶音一人.无论是老君眉还是新进贡的东珠,甚至她有的,连淑妃与懿妃二人都没有.因为她是和亲公主,皇帝必须礼遇她,不然便是罔顾两国当年结秦晋之好的初衷,可若是她有了子嗣,百年后,鸿昌的江山却会拱手送于南蕃,皇帝何等精明,这样的事,是不会发生的.所以她才肯听顺妃的话,不争不抢,只安心在虚若斋中摆花弄草,任六宫风云暗涌,元韶音自孑然一身.

  懿妃素来很会算计,对皇帝的心思猜的很透.毓妃?协理六宫?也不过是做给父皇看的罢了.她若是真能得了权势,若是皇帝真的愿意抬举她,何须等这么多年呢.

  如何都好,她只保全自己.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元韶音心中只有自己.若是有朝一日,有人硬要拉她下这淤泥深潭中,她也必要让那些人瞧瞧南蕃公主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