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不识庐山真面目

  德妃让弘渊留下来一起用膳,母子俩聊了很多。天黑了,弘渊在亭子里吹起了笛子。笛声很好听,赵倾玉因为思念宫外的母亲而散漫的走在太液池,美妙的笛声吸引了她。

  赵倾玉追着笛声而来,暗淡的光线下有一个背影,倾玉想去看个究竟,又恐怕惊扰了吹笛之人。于是,她就站在远处欣赏着。

  弘渊吹完了,他转过身,拿着笛子往这边走来,赵倾玉这才发现那是她认识的‘侍卫’她迎了上去,眼神既是崇拜,又是好奇。

  “你究竟是侍卫,还是乐师?”

  “侍卫。为什么突然这样问?”弘渊从容的笑着。

  “你的笛子吹的太好了。只不过,一个小小的侍卫怎么可以躲在这里吹笛子,难道不用巡视吗?”赵倾玉质问他,一个侍卫的身份不可能如此自由。

  “我...我...我,那个,我。”弘渊一时也不知如何解释,编个身份却不合情理,吱吱唔唔不知所云。

  “说,你叫什么名字?”赵倾玉上前一步,冷傲眸子穿透他的视线,扎进瞳孔深处,如板上定钉一般,牢牢的固定了他的一举一动。

  此刻,弘渊急了,他不曾想到,赵倾玉会问起他的名字,看她认真严肃的样子,像是要查明他的真实身呢,他想了想,最后说道“布源。”

  “你是归谁管啊?”赵倾玉再问。

  “是由皇上直接管的。”弘渊也吓坏了,对着倾玉的眼睛,他说个谎就像挨刀刺一样难受。

  “特权很大啊。这么说,你现在想干嘛都可以?”赵倾玉拧着下巴问。

  “这个...算是吧!”弘渊回答的很勉强。

  赵倾玉却乐了,他拉着弘渊往亭子里走去,她说:“我拜你为师吧,把你刚才吹的曲子再吹一遍,我好跟你学习。”

  既然赵倾玉喜欢,弘渊就继续吹着刚才那首曲子。今晚,赵倾玉听了很久的曲子,还跟弘渊聊了很多话,顿时就变成了知己。

  第二日,弘渊特意送了一只笛子给倾玉,笛子上的挂件是块上等玉器,笛子也是用上好的竹子做的,如此贵重的礼物,赵倾玉有些惶恐。

  “如此贵重,只怕倾玉不配拥有。”

  “作为师傅的我,送你一只笛子也是应该的,你收下吧。”弘渊以师傅的口吻提示赵倾玉收下他的心意。

  “那就谢谢师傅了。”赵倾玉收下了弘渊送她的礼物。此后,他们就约定在风亭处太液池旁,或是城楼上吹笛子。

  从师徒变成好友,从好友萌生爱情,然则,这只是弘渊的一厢情愿。

  那天,赵倾玉像往常一样,将司膳房送来的茶点摆好,等着德妃来享用。不一会儿,德妃就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不速之客。赵倾玉惊讶的望着他,完全忽略了德妃。

  殿中的四个宫女纷纷向德妃和他欠了欠身子,赵倾玉也慌乱的半蹲身子向德妃行礼。婉秀侍候德妃坐下,赵倾玉抬起眼,望着与自己相知相熟的‘布源’。

  “弘渊,母妃知道你最喜欢吃糖蒸酥酪,今天特别分咐司膳房的人备了些。”德妃慈爱的为弘渊拿了一块。

  “谢母妃。”弘渊孝顺的接过,幸福的品尝着德妃的心意。

  赵倾玉根本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她只记得眼前这个人叫布源,是教她吹笛的师傅。转眼间,他竟换了姓名和身份。倾玉心想,眼前的弘渊不会是和布源为同一个人,他的长相只是相似而已。

  他们用过糕点之后,在殿中谈起家长,德妃受过皇后的气,虽然表面不在意,但是不代表不担心,她说:“弘渊,你一定要为母妃争气。”

  “母妃您放心,儿臣已经开始替父皇分忧了,再也不会让别的妃子笑你儿子是一个只懂风月的废物。”弘渊安抚着德妃说,事情也如他说的发展,皇上开始让他上朝议事,有时还会把奏章分些给他批阅,或听他对朝中大事的看法和客观意见。

  “母妃听说弘泰在神策军任命,如果是这样的话,将来的军政大权可都握在他手,对你大大的不利啊。”德妃蹙额,神情紧张。她知道,现在的敌人是所有争夺皇位的人,如果弘泰登基,马风华就会变成太后,到时她们母子俩就必死无疑。

  “母妃的心还没死?还想让儿臣去争太子之位?”弘渊的脸色有些黯然,自小,德妃就教他如何去讨好皇上。面对德妃的强迫,他显得无力。

  为了培养弘渊,德妃只让太傅教他诗书,等弘渊长到十三岁以后,弘泰便能跟着苏将军征战。战死的四皇子当时只有十岁便能舞刀耍剑。德妃发现皇上重视懂武的,于是又请了太仆教他习武。十三岁的弘渊有自己的想法,他无法理解德妃的苦心,难过了就会偷去司乐局玩,在那里他向司乐学了一手的艺技,弹吹奏无一不会。

  时间一过十五年,弘渊已经28岁了,皇上给他挑了几个妃子,他居然一个也没看上,整日里沉醉在音乐的小世界。近年来,皇后与德妃明争暗斗,后宫谣言四起,或是捏造是非。弘渊也渐渐的明白德妃的不容易,立志要孝顺德妃和皇上。

  弘渊认真起来,皇上也开始喜欢他,这一年里,弘渊开始享有盛宠,同样,德妃也得到了皇上的独宠,在后宫,是唯一一个可以跟皇后抗衡的妃子。

  都说母凭子贵,德妃当然想靠着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最好是能当上太子,将来登基称帝之时,她德妃就可以坐上太后的凤椅。

  “你不争,我们母子就完了。”德妃说着。

  “自古以来,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皇后的儿子夭折,可弘泰是长子。太子之位是非他莫属了。”弘渊知道祖宗的规矩,对这太子一位不抱任何希望,争于他而言没有意义。

  “弘泰的母妃早逝,如果他登基做了皇上,马皇后就会被封为太后,弘泰生性残暴,他是不会放过我们母子的。”德妃道出其间利害,她只想让弘渊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