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心识(1)

  和尚讲完,颇有深意地说道:“人可以度化异类,度化他人,却唯独度不了自己!”

  “大师此话怎讲?”

  和尚端起茶盅,稍稍呡了一口,说:“小施主可否听过有一句话叫做医不自治?”

  零若知道“医不自治”这句话,意思是做郎中的给别人看病,就算医术再精湛,自己生病了还是得去找其他郎中看病,自己不能医治。其实这是说自己给自己看病往往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得到不准确的结果,就像阴阳术士替人看风水一样,大多数时候他们自己家的风水都是请同行之间的其他人看的。

  “知道!”零若回答说。

  “很多人都说和尚道士生来为的就是济世度人,但他们哪里知道,济世度人讲求的是个‘缘’字,没有缘,谈何度人。道士说当世缘,意思是一个人一生的缘分福泽是他这一世的因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佛家说的轮回缘,换句话说,假如一个人上一世欠了某人的,这一世便是要还的,假如这一世还不了或者是没有了断,那么下一世还会继续循环,直到这份缘断干净为止。”

  零若说道:“我不明白大师的意思。”

  和尚黯然说道:“其实我当年也不理解这些话,等后来我明白之后,却已是人去楼空,昨日黄花!”

  零若沉默不语。

  “你能记起前世的事吗?”和尚突然问他。

  零若说道:“我不相信有前世!就算有,前世的事情也都因为一碗孟婆汤随着记忆碎成尘埃,流进时间的长河里了。”

  “其实黄泉路上是没有孟婆的,更没有孟婆汤,那些往生的游魂之所以能忘掉前世一切的美好与温暖,不是因为喝了孟婆汤,而是彼岸花使然。”

  “彼岸花?”零若问道。

  “是啊,传说在地狱里有一种彼岸花,有人说它是自愿投生于地狱的花朵,但一开始地狱里的恶魔们却不肯收留它,便将它一次又一次地逐回人间,不过彼岸花并没有就此放弃,它依旧徘徊在黄泉路上,众魔也终于被它持之以恒的诚心所打动,于是同意让它开在黄泉路上,给离开人界的灵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

  “佛家说彼岸花有两种,一种雪白,名曰曼陀罗华,盛开于天堂之路;一种血红,名曰曼珠沙华,布满在地狱之途。同是代表死亡,一个代表的是死亡以后的极尽升华,世人称之为新生,另一个代表的却是在痛苦与悔恨里积攒下来的彷徨与徘徊。所以佛家所说地狱与极乐之间仅有一线之隔,而所谓善与恶的区别,也不过是颜色与背负的含义罢了。”

  “彼岸花开花就是一千年,落叶则又是一千年,有些游魂在黄泉路上苦苦等了好久也不见花开花落,心中的热情便不再炽热,在他们看来,唯有忘却前尘旧事,得以轮回往生,才能在下一次重走黄泉路时,一睹花开花落,无限芳华!”

  “彼岸花骗了众生,却依旧被众生所顶礼膜拜,享受着众生源源不断的执念的供养。”

  零若知道和尚所说的都是佛家的理论,佛家认为人死后,经过中阴身重新投胎转世的时候产生了胎中谜,因为经历了胎中谜,所以才会失去前世的记忆。

  但那些记忆并不是真真正正意义上的失去,而是被作为一种潜在的心识被封存了起来。

  佛家把这种心识叫做阿摩罗识,是九识中的第九种。而九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阿阤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

  据说最开始的时候佛经里没有九识的说法,《大佛顶首楞严经》里记载的只有七种,“如果位中,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离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传说后来佛祖降诞孔雀腹中,才悟出阿赖耶识和阿摩罗识,《圆测之解深密经疏》上说:“真谛三藏依决定藏论,立九识义,九识品如说。言九识者,眼等六识,大同识论。第七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第八为我我所。唯烦恼障而无法执,定不成佛。第八阿梨耶识,自有三种:一者解性梨耶,成佛之义。二者果报梨耶,缘十八界。故中边分别偈云:尘根我及识,本识生似彼。依彼论等说,第八识,缘十八界。三者染污阿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谤。即是法执,而非人执。依安慧宗,作如是说。第九阿摩罗识,此云无垢识,真如为体。于一真如,有其二义:一者所缘之境,名为真如及实际等。二者能缘之义,名无垢识,亦名本觉。”

  其后众多佛教典籍上才陆续逐渐把人的心识归结为九种:“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

  零若说道:“就算没有孟婆汤,也不可能会想起前世的记忆,佛祖与菩萨都有胎中之谜!”

  和尚道:“有的人不经轮回,便不会有胎中谜,有的人落入轮回,势必会被胎中谜所困扰。但不经轮回的人会想办法把落入轮回的人的胎中谜打破,落入轮回的人却浑浑噩噩,不知道不经轮回的人的心思。”

  零若问和尚:“一个不经轮回,一个落入轮回,这两者之间怎么会有交集?”

  和尚说:“许是前世的因果循环。不过这一世,两者会像彼岸花一样!”

  “人怎么能同彼岸花比较?”

  “千年花开,千年叶落;花叶难见,生生相错;叶生花谢,花开叶落;独自彼岸,终不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