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立太子(二)

  昭德帝沉吟片刻,终于缓缓点头:“也罢,此事就交由淮王去办。众卿可有异议?”后面这句话,是对着文武百官说的。

  在场官员多半都是支持云淮的,自然表示赞同。

  唯有一年摸三四十岁穿着绯红官服的官员上前一步道:“皇上,微臣以为邺城瘟疫一事,步神医功勋显著,理应嘉奖。若有功不赏,往后恐怕再无能人异士为我大齐效力。”

  昭德帝闻言,心中颇为不快,步清漪拒绝他钦赐的婚事,已让他落了几分面子,如今再去嘉赏他,他这个做皇帝的难免有些气堵。但面上还是不得不做出赞同的样子,道,“依李爱卿所言,该如何嘉奖?”

  李言答道,“皇上,步神医乃是无涯道长之徒,金银财帛之类的物什,她自是不稀罕的。臣以为,应诏步神医进殿,让她自己选择想要的奖赏。”这倒不是李言多么喜欢步清漪,而是她的师傅无涯道长曾经对他有恩,他只是借此机会还无涯道长一个人情罢了。李言行事作风一向是直来直往,他虽被归属为淮王党,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敢言天下人之不敢言的谏臣,不论是谁当皇帝,只要是他觉得不妥的就一定直言到底。

  官海浮沉二十年,如今的他已经是大齐言官之首,连昭德帝对他的话也得听进三分。

  “就依李爱卿之言。林福,宣步神医进宫。”

  “奴才遵旨。”林福得了令,扭着肥胖的身子麻溜的跑出了殿外,将旨意传达给殿外侯着的传旨太监,再一层层叠递下去,直至宫门外的跑腿儿太监。

  半柱香的时辰后。

  步清漪面色微红的走进了正德殿。

  “民女步清漪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一路飞奔而来,若换作平常人,怕是早已上气不接下气,好在她有轻功在身,除了面上有些潮红,看上去也算是从容镇定。

  “平身。”

  “谢皇上。”

  步清漪站起身,状似无意的瞄了那如出尘遗世的月白身影一眼,又立刻低下头去,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几分难以抑制的喜悦与甜蜜。

  她不知,当她低头的那一瞬,云澈也侧眸看了看了她,眼中温柔一片。

  站在他身旁心细如尘的云景自然没有错过这细微的表情,面上温和笑意不变,仍是那般和煦如春风,只是那笑意却未达眼底。

  昭德帝将步清漪打量了一番,见她生的确实秀丽绝色,比之那些名门闺秀又灵通剔透会办事的多,心下终还是赞赏的,否则也不会属意她做轩王妃。

  “步神医这次立了大功,朕今日诏你来,是想问问,你想要什么赏赐。”

  步清漪对此有些惊讶,她还以为之前拒婚一事,惹怒了他,他顶多口头嘉奖一番呢。

  但就算昭德帝如此大方的开口了,她也不能真的就直接说了,还是要推辞一番的:“行医救人乃是本分,清漪不敢居功,至于赏赐更是不敢受领。”

  昭德帝眼中露出点儿满意的神色,但他金口已开,当着这么多文武大臣的面,自然不能收回。于是又道,“朕一向赏罚分明,你既有功,就不能不赏。说吧,你想要什么?”

  “那就请皇上赏我一千两银子吧。”

  此话一出,引得不少官员偷笑起来,唯有一名年摸三四十岁穿绯红官服的官员涨红了脸,无语凝噎。

  此人,正是之前说“无涯道长的徒弟一定不会喜欢金银财帛之物”的李言。

  步清漪不明所以,还以为这些官员是笑她找皇上要银子呢。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昭德帝对此已见怪不怪,当即应允道:“准了,林福,命内务府拿一千两银子给步神医。”

  “是。”林福答应一声,带步清漪出了正德殿往内务府而去。

  “此事已了,那朕就来说第二件事。”

  当昭德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在场百官皆是面色一紧。因为他们知道,最千钧一发的时刻,来了。

  昭德帝咳了一声,声色洪亮的开口:“国无君不立,朕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大齐上下平稳,朕自认为对得起先帝传下的帝位。”

  “皇上圣明!”

  “但朕毕竟只有一人,朝政事务繁多,时长难以面面俱到。”说到这里,昭德帝话音一顿,带着慈爱的目光扫过自己的三个儿子,“朕的三位皇儿都已及冠,也都加爵封王。朕、欲从中挑选一位,帮朕排忧解难。众卿有何提议,尽管说来。”

  “皇上,老臣以为,淮王殿下既是嫡长子,按祖制,应由淮王殿下继承太子之位。”窦庸一本正经的启奏道。不论他说的话含不含私心,但说出来的话,总是合乎礼制的。

  昭德帝微笑不言,静等其他大臣开口。

  “窦丞相所言差矣,立嫡虽是祖制,但先皇后早已被打入冷宫,这个皇后名分恐怕也还需推敲吧?更何况,太子之位关乎国本,岂能以此来决定?”说话的,是户部尚书刘子川。此人和窦庸乃是同年进士,是个难得的人才,但却心高气傲,最恨被人比下去。论才能,他远超窦庸,但窦庸却凭着昭德帝宠爱坐上了丞相之位,一直凌驾与他之上,他一直认为窦庸用的是掐媚奉承的小人手段,自然看不惯他。

  窦庸既做了淮王党,他偏要跟他对着干,当即联合一些交好的臣子支持云澈,虽然云澈从未接见拉拢过他们,但这些人却时常在朝堂上为云澈争得脸红脖子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