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商讨

  沈君尘轻轻的点了点头,他看着扶卫,今日这一战,我军占上风,下一战,就由沈君尘他们主动出击吧。

  这边的战报传回了皇宫,楚珩得知有边境的消息,整个人都精神振奋了,他站起来,听着战况。

  这一战大捷后,楚珩终于是松了口气,总算是听到了好消息了。

  这消息慢慢的也传到了楚钰那儿,楚钰才是整个人一惊,他抱着扶卫的剑又跑出去干什么了。

  宫女太监们都是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楚钰跑了出去。

  自此之后,好几日楚钰都是更加奋发努力起来,楚珩和容离两人一直商讨的事情正在进行当中。

  这为的就是让楚言的背后势力,逐渐变少。

  这天,沈君尘倒是和扶卫开始商讨一下如何主动出击了,沈君尘看了一下外面的地形图,邻国的军营外围有一条河流包围着他们,所以易守难攻,他们得过了这条河才能顺利偷袭到敌军。

  这一点,扶卫就在和沈君尘一起商讨。

  沈君尘是觉得不要偷袭,就这样主动宣战,打进敌营,而扶卫就说,得实行偷袭,这样才能打他们一个落花流水。

  可沈君尘却想到,水战的话,我方不占任何优势,这样要是失败的话,肯定损失惨重,但是扶卫所想的,要是偷袭成功,说不定能一举让敌军打乱阵脚,加上扶卫本身家中之前就是楚国将军。

  沈君尘也就认同了扶卫所说的办法,今夜,沈君尘他们就准备带兵前去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到了他们动手的时候了。

  扶卫与沈君尘商讨完后,他一人走出营帐,出去看看那些受伤的将士们,沈君尘自然也去看过了,现在就好好制定一下作战计划。

  沈君尘好好在营帐里考虑了一番,这几日,敌军都没什么动静,也不知道进入前去会有什么样子的情况,这一切,沈君尘都没有仔细去想过,甚至都没有去想想,为何敌军这几日都没前来迎战。

  沈君尘皱起眉头,总感觉这一切都没这么简单,但是有扶卫在,沈君尘也没有太过于去担心,这一点沈君尘也便没有再去多想了。

  扶卫来到受伤的将士们这里,军医到处繁忙着,莫安书也在这里,近期的伤情还算是稳定下来了,这一点,大家都可以放下心来了。

  上一次的对阵,我方损失不严重,所以一切沈君尘都觉得不算太糟糕,但是不知道今晚偷袭,会是个什么样子的情况,今晚沈君尘不会带上太多人,他带一队人马就前去敌营,主要是把敌军的军粮烧了,这样敌军也会损失惨重。

  或者是,给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样也可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他沈君尘才不好惹呢,你要是招惹到他了,那就等着他双倍奉还。

  别看这沈君尘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将军,但是与生俱来的将军气息,沈君尘从来没少过,可惜他缺少的东西,就是历练这个东西,这样一来的话,很多地方,沈君尘显得比扶卫想法少了些许。

  但楚珩始终还是没有看错人的,沈君尘确实就是个将军的好苗子,而扶卫,更加不会错了,但是扶卫现在可能还有其他的事情还需要做,找到他的娘亲和自己的亲妹妹。

  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切都和一切一样,没有什么坏事发生,还有……能好好保护楚钰,这算是扶卫现在的执着吧。

  也不知道到时候回去的时候,到底是谁保护谁了,毕竟,现在楚钰的状态,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好很多,每天都是那样勤奋的样子,楚珩都是自愧不如了起来。

  近日,楚珩也在忙着科举的一切事物,容离自然也加入其中,这些又招来了不少大臣的不满,凭什么他容离刚刚来到这里,皇上就把一切都交给容离。

  自然,容离成了不少人的眼中钉。

  但是,还有些明白人自然也就明白,容离这人一看就深得皇上的信赖,才会把一切都交给他,有一部分人,也就来讨好容离,自然要给自己找好退路了。

  不然,到时候出事,还能找个人来为自己求求情。

  而容离呢,他其实不需要任何人的讨好,在他的眼里,楚珩就是一切了,是楚珩给他的机会,让他能来到这偌大的皇宫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一切,容离都要感谢楚珩给自己这个机会。

  所以在这楚国里,容离只相信楚珩一人,把自己的所有信任都交给了他。

  楚言近期好像是意识到了楚珩这边暗地里在做些什么,所以近日,楚言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完全不让任何人抓住他的把柄,虽说表面上,日日都以一笑来面对楚珩,但是,这个笑容,楚珩总感觉是笑里藏刀,他可不敢这样轻易的就相信楚言的一切话语。

  每个人的心思里都暗藏玄机,楚珩一直都觉得这个朝堂之上真的是充满了你争我斗,这也就是楚珩不太喜欢这个皇位的原因了,当时,先皇楚桓骞还未驾鹤西去的时候,楚珩问过他,为何非要把这皇位给她。

  楚桓骞不但没有给楚珩一个解释,反倒是给了楚珩一巴掌,怒气冲冲的看着楚珩,臭骂道:“我楚国的太子,就这么窝囊的吗?”

  从那以后,楚珩再也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是再问的话,必定又是一巴掌,自己还不知道这是为何。

  楚珩此刻站在外面,叹了口气,明明就是同根生的兄弟,为何非要自相残杀……

  这一点让楚珩很是寒心了。

  容离来到楚珩的寝宫,将他最近所收集的一些证据交给了楚珩,这些证据并不是拿来指正楚言的,而是那些一直看不管楚珩的那些大臣们,所处之地,百姓口中收来的证据,虽说这也不是什么铁证,但如果这一些被公布,怎么也会挫挫他们这些人以往的态度。

  至少不敢像现在这样在,朝堂上嚣张跋扈,互相讽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