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我的故事

  贫穷、饥饿、寒冷,想起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三个词。我不想具体描述当年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了,我就说两个现象或者故事吧:

  先说穿吧,现在的孩子们上幼儿园基本上就不再穿“开裆裤”了,而我们那个年代,在农村穿“开裆裤”上小学的都还很多。那时候,兄弟姐妹多,一套衣服裤子,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老三穿了老四穿,最后是补丁重补丁。寒冷的冬天,下雨天上学,没有筒靴,就赤脚去,到了学校再把脚洗了穿布鞋,一个冬天大部分同学的手脚都被冻烂了。

  再说说吃吧。我就说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同学,他一共三兄弟,每天早上,大家一碗饭后,锅里总要剩一点,为了争抢锅里的那点饭,三兄弟没有少打过架。有一天,我这个同学把锅里剩的饭装在另一个碗里,为了防止其他两兄弟争抢,他竟然吐了一口唾沫在饭里,看到他这样,其他两兄弟都傻眼了……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我说的故事可能有点像天方夜谭匪夷所思,但是它确确实实发生过。那时,我们羡慕城里人,羡慕他们有工资、有粮票,羡慕他们端的铁饭碗。为了走出农村、走出大山,我们只有拼命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竞争是残酷的。那时,中专、中师升学率不到千分之一。可以说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啊,大部分碰得头破血流,最后跌落到桥下,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顺利走过独木桥。虽然我们成了幸运儿,但是有谁知道我们比别人多付出了多少倍的努力啊……

  不说别人,就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

  第一年中考,预选的时候,差两分上线。因为只差两分,让我的父母看到了希望,也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们不让我读高中,他们说:“儿啊,再复习一年吧,明年肯定就能考上中师或者中专了……”

  从小,我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我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复读。

  吃饭、睡觉和做题,这一年,我就只做了这三件事。

  第二年中考,我终于不负众望,正考分数加上面试的成绩,超过了当年中师录取线四十多分。那一年,我之所以报考中师,一是我喜欢人民教师这个职业,二是报考中师竞争小一些,更加稳妥一些。如果报考中专,我的分数也超了录取线十多分。

  正当我和我的父母在家高高兴兴的等待那薄薄的一纸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了:因为混届,我们班上的复读生都被人告了。

  那时,有个政策,复读生只能报考中专,不能报考中师。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都给复读生做的应届生的档案。假档案终究经不过认真的调查,这一年,我又落榜了。

  父母安慰我说:“孩子,不要灰心,再复读一年吧……”

  看着年轻的父母两鬓已经斑白,除了继续复读,我别无选择!

  第三年中考,我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超过了当年中专录取线十多分。再等两天就要体检了,父母把关系也都找好了,学校的关系也都疏通好了,只要体检不出现什么问题的话,我的梦想就实现了……

  那段时间,我好高兴,我好兴奋,家人也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命运有时候就是捉弄人,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啊!这天晚上,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连续两年上线而落榜,精神上的打击远远超过了肉体上的疼痛,命运如此,我又能怪谁呢?在医院里,我终于想明白了,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人活着比什么都好。

  出院了,父母说:“孩子,这不能怪你,我们坚持再复读一年吧……”

  连续两年,因为我的分数都上了录取线,父母看到了希望,正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都处借钱,找熟人、托关系、请客、送礼,他们为希望买单,为希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没有脸面再到学校去复读了,再说到学校复读也没有什么意义,初中课本,好多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如果来年还是走不了,除了读书,我还能做些什么?我必须得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在农村,手艺人最受人尊重,于是,我在望城市报名参加了一个家电培训班,直到考试前三个月,我才到学校去复习。

  第四年中考,政治考砸了,只考了六十多分,总分只比当年中专录取线高了两分,对于这个分数来说,我自己都以为走不了了……

  命运可能就是如此吧!经过几次沉重打击,我真的开始信命了……

  就在我都失望了的时候,那一纸薄薄的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的录取通知书却寄来了。看着那一纸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全家人都哭了,有辛酸,更多却是高兴和激动。

  邻居们都夸我:“孩子,你真能干,你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中专生,你为我们村里争了光。”

  我有个小学同学,当年中考预选的时候,他线都没有上,直接读高中去了,第一年高考没有考上,复习了一年,也在这一年考上了大学。

  我不知道,我第一年中考落榜后,如果我不复习,我也读高中的话,我是不是也考上大学了呢……

  回想往事,为了一步之间的距离,我复习了三年,甚至两次改动档案年龄,这不正像那Ω形的曲流吗?张三说得对呀,人生就如这弯弯绕绕的曲流一样,只有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才能不断的向前、向前……

  李四“呵呵”一笑,说:“我们三哥都要成诗人了。他这句话,好有哲理和诗意哦。”

  我说:“三哥,你一会给嘉陵江第一曲流旅游度假区负责人提个建议,建议就在你站的这个位置设一个观景台,台名就叫回忆台,上书人生如曲流五个大字。”

  刘宇:“海哥,如果再加一段文字就更加完美了,某年某月某日,伟大的诗人、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张三先生,曾经在此一游,看到眼前的自然奇观,当场赋诗一首:人生如曲流。”

  大家都知道在开玩笑,张三笑了笑,说:“兄弟们的建议,很好,今天晚上我就把这首诗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