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吏使们的做法

  雨到半夜三更的时候慢慢的停了,到凌晨的时候也就没下了。刘眠他们在船舱里呼呼大睡,都不知道雨什么时候停的。而四海阁里,雨小了一些,之后他们就纷纷回到自己家里面去,到家的时候,家里人没有问他们去了哪,连忙问他们下大雨的时候在哪里避雨。他们都纷纷说到四海阁里的掌柜,为人处事大气还给他们搭柴火取暖还有人请他们喝酒这么一说,父母也就放心了很多。有的虽然他们都已经生了小孩自己都为人父母啦,但在他们父母眼里,他们也真还是个孩子,有些时候还得听父母的。

  第二天打鸣的鸡还是照常叫着,太阳慢慢的离开了地平线,缓缓升起,昨天的端午节中午下午还好可以在河里赛龙舟水打到身上,即使衣服湿了,心里也是乐滋滋的,只是晚上过得有些窝囊,爆竹声倒是没有看完,就被一场大雨打成落汤鸡。节日过后农民照样拿着锄头去自己田里除草,告状的照样拿着状子去官府里告状;打铁的,照常把自己的铁铺打开,迎接新客;守城的官兵照样拿的枪上城墙去站岗。今天与昨天相比,不同的是昨天过的是节,今天收的是税?收的是什么税呢,收的是人头税。每到这个时候,江舟城有多少人凡是进江舟城登记的都要,上人头说但是奇怪的事就在今天发生了。江州城里本来只有九千多人,但是仔细一登记发现超过一万多人。可是有九多人上的却是一万多人的说着也是奇怪了。收税的人照常把这些人记下报上去,反正有银子收就行了,这个地方的吏部相关人员也不计较那么多,照常把银子收上去,驿站的人也照常寄出去。他们发现有一家人明明只有四个孩子,怎么上税的时候就多出一个,本来这个时候官府向他们多收一个人的税,他们应该告到刘通判那里才是。可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税钱照交不误,这就让这两个收税的官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但是他们还是把前税钱收到自己的口袋里面,毕竟朝廷说的税钱是每人十个铜板,他们给百姓说的是每人十五个铜板然后这个人就占了五个铜板。有的百姓家还是照常一样,没有铜板,但是他们有粮食,拿粮食来替代他们的人数也很正常,美中不足的是他们有时候遇到旱灾或者涝灾就会去钱庄借钱,现在都负债磊磊。但是刘通判作为一方父母官,只管审理案子,这些事压根不归他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话还是最终传到刘通判的耳朵里面。刘通判正在喝着茶,然后问道陶回,陶回说到他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征税讨论中来,他明察暗访之后发现了一些规律,这些多上一个人头税的百姓家里永远都特别有钱,但是家里的耕地确是特别少有时候都不种粮食,他回再进一步深入调查之后,发现这些人也没有做买卖。更不是达官显贵的后人。一个心中的疑惑在他心头产生。

  他们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刘通判听到陶回这样说之后,然后就叫他别把话说出去,免得打草惊蛇。今天江州城河岸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听说是被朝廷撵回家的。百姓们不是来迎接他的,而是看着他倒霉,有人寻思的,昨晚雨那么大,他是怎么来的,虽然他的船大,但是船舱里应该没有什么东西压得住吧。刘通判也在观望的行列当中,只是他今天穿着便服来,如果他穿着官服,按照这官方的规矩等级低的刘通判是要向这人下跪的,可是这人压根用不着他下跪,因为他是一个贪官名叫钱叹。以前百姓们都听说他在京师混的风生水起,这怎么滴,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就回来啦。百姓们都议论纷纷,有的人说他可能犯事了回来,有的人说他可能得病啦,提前回来休养,却有一个刚从京城回来的人,对其他百姓说到钱叹这人呀,是犯了贪赃枉法之事。他犯了什么事啊?几个百姓围过来问道他,刚好刘通判也站在他旁边,也跟着凑着耳朵过来听着。这人原本是户部尚书的人,听说他在朝廷中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受财礼,还好徐广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再加上司马德文对他的信任,才把这人赶出京城。哦,原来如此啊那人船还没有靠岸,这话就在百姓耳中,一传十,十传百。站在河岸边的百姓从东传到西,这人的事儿,百姓骂的骂,说的说。岸边所以人听到这事,贪官。而且还是京城传来的消息,别说是出来迎接他,与他相见觉得跟站在一起就很羞愧。那人的船靠岸,只见两个家仆拉着绳子把船绑在岸边的树桩上,那人两手提的褂子,低一下头从船舱里出来慢步走到岸上。

  他抬头望着江州城好久没有回来啦,这曾经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一去京城混就混了二十余年。他走上岸,后面的气压也跟着他上来,他用许久不见但语气对着百姓说道众百姓辛苦啦!还在这时候来看我,早知道我昨天船快一点进江州城来跟大家一起共庆佳节。但是昨天晚上,天公不作美雨下大了,把我的船挡在江州城外。刘眠他们的船是从城南出去的,这人的船是从城东进来的,当然,即使见着了那人也不应该过问他们的船。百姓手里的筐里本来是装着白菜和萝卜送给他的,但是听说他是一个贪官,还是是贪污回来的大家都懒得理他。这菜是给我的吧,钱叹伸手要过去拿拿白菜,结果那妇人这时候手往回一缩,那妇人说道这是我摘回去,准备做晚饭用的。这让钱叹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钱叹又问到他刘通判的府上往哪里走?那妇人指了指说道跟着这条道一直往前走就是啦。钱叹也离开了百姓往刘通判的府上走去。